悄然流行的無人機航拍
1858年法國著名攝影師納達爾乘坐熱氣球,以其特立獨行的想象力和勇氣,在百米高空中按下快門,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歷史上第一張航拍作品誕生。
最早期的航拍都是在高空氣球上進行,隨著科技的發展攝影師的拍攝場地從氣球轉向飛機,一直到現在出現了航拍專用的航拍飛行器,人們可以在地面上用遙控器自由控制航拍的角度和方向,即使是業余的攝影愛好者也可以享受航拍的樂趣。
隨著《爸爸去哪兒》、《舌尖上的中國》、《奔跑吧,兄弟》等一批電視節目的熱播,航拍器越來越廣泛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航拍鏡頭時而俯瞰大地,時而掠過頭頂,猶如空中起舞的精靈,帶給人們獨特的視覺享受。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無人機航拍也從專業拍攝向日常生活記錄擴展。
2014年泉州網牽頭組織西街航拍活動,觸摸西街當下心跳,在空中與西街對話,受到民眾的廣泛關注;2015年,為紀念泉州晚報社創刊30周年,報社攝影師使用航拍飛行器從多個視角拍下660名員工組成的“30年”字樣。近兩年來,泉州的市民也開始近距離接觸航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到航拍的隊伍當中。住在鯉城區的羅先生是一名無人機航拍愛好者,“我是因為感興趣一年前在京東買了一架大疆航拍飛行器,自己看了說明書和網上的教程,琢磨了一兩個月完全靠自學學會的,像我這樣的人在泉州還有很多,我們還建了一個微信群,交流拍攝經驗”他說。
但是隨著無人機航拍的普及,由此帶來的安全隱患也不容忽視,有些航拍飛行器總重達十幾公斤,如果在人口稠密的上空進行拍攝出現技術故障而墜落砸到人會造成致命的傷害。有些專家認為,無人機的購買應該盡快實現實名制,并且要明確禁飛區,還有飛行前需要通過相關審批以確保安全。
本文字內容歸本站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來自南方攝影